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人贬信州判官》,通过描绘荒凉偏远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被贬官员的同情和不舍。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但却蕴含深厚的情感。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偏远而又荒凉的地方,通过“地僻”、“土风贫薄”等词语,渲染出一种孤寂与落后之感。同时,“古上饶”和“道程遥”增添了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辽阔,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这两句则转向对被贬官员的情感表达。“迁客”指的是被贬往此地的人,他们的心情必然是“恓屑”,即忧伤和不安。紧接着,“见说居人也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溪畔”、“城头”等处所“藏”的是“毒沙”和“山魈”,这些意象在诗中营造出一种荒凉、凶险的环境。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最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被贬官员的处境,他们即使身为“卑吏”,也难逃命运的折磨。在“刺史厅前”这个具体场所,官员们不得不低头屈服,体现出权力对人的压迫和个人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被贬官员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残酷与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