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经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
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
汉家经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
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
这首诗描绘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婚姻关系,以及汉族对匈奴武力和狼心的不信任。开篇“汉家经武意如何, 也信狼心欲偃戈”表达了汉人的警惕之情,对匈奴难以信任。接着“岂是虏庭佳丽少,自缘婚礼货财多”则指出了匈奴可能为了物质利益而进行联姻,而非单纯的美好愿望。
诗人通过“女从宗室方抡择,赋出齐民更刮摩”一句,揭示了汉族在选择婚配对象时的严格标准和慎重态度,以及这种婚姻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更多负担。最后,“若向大臣求侄媵,当时谁肯议通和”则表现出即便是向权贵寻求联姻,也难以获得支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与匈奴和亲的普遍抵制态度。
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强烈,通过对汉族与匈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民族间复杂的政治经济互动,以及汉族文化自信与对外部威胁的警觉心理。
阿同年十四,蓬垢身短小。
小心效力多,过失比众少。
每事解人意,指使不颠倒。
以有成人姿,私怪通慧早。
今年忽患痘,头面见稍稍。
周身渐稠密,匝肉无空道。
色白浆不成,识者谓难保。
怆惶十三朝,焦黑如火燎。
我时去城中,牵念梦屡造。
同亦盼我归,每问辄怅懊。
此意要面别,亦自知死兆。
我归不见同,洒泪伤其夭。
老者正需人,何以堪怀抱。
今与冥顽处,愈自觉同好。
误呼尚疑存,转顾惊悄悄。
送汝瘗东郊,细雨滴青草。
义事久不见,将谓民风漓。
有此费元者,秦人何可欺。
嗟嗟逆旅邻,平昔昧所知。
瘐死怜顷暂,给饘活其饥。
傍窥妄讥议,将利室中姿。
邻后愿奴报,夫妇自同来。
元曰非奴利,苟利非我为。
掉头略不顾,天地知吾私。
至此嫌猜尽,君子未尝移。
所薄既云厚,厚者宜过之。
兄氏没永平,讣达肝肠摧。
哀痛出天性,殒绝岂自期。
或谓不可训,若挞阋墙儿。
斯人今已矣,其骨当为芝。
其魄当为云,祥瑞昭明时。
况是有贤嗣,天报信不差。
尚有千载后,名从青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