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母何曾死,馨香百代存。
诗书无内外,烈节有儿孙。
举案人何往,旌闾事更尊。
予从青史后,欲吊愧无言。
贤母何曾死,馨香百代存。
诗书无内外,烈节有儿孙。
举案人何往,旌闾事更尊。
予从青史后,欲吊愧无言。
这首诗颂扬了一位名为“林太君”的女性,以其高尚的节操和对文化的坚守,成为后世的典范。诗中以“贤母”开篇,赞美了林太君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美德如同馨香一般,跨越时间,影响着后代百代。接着,诗人指出林太君的教诲与智慧不仅限于家庭之内,而是广布于内外,影响深远。烈节二字,强调了林太君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定与勇气,她的节操令人敬仰。诗中提到“举案”,这典故出自《汉书》,原指夫妻间相敬如宾的行为,此处借以表达林太君与家人的和谐相处。最后,“旌闾”一词,意为表彰家族的荣耀,进一步凸显了林太君对家族的贡献与影响。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在历史之后,却因未能亲自见证这位伟大女性的风采而深感愧疚,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内心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林太君作为一位母亲、妻子、女性的多重光辉形象,以及她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万峰霜晴翠如洗,峰底行云度流水。
西北高楼爽气边,江南落木秋声里。
蒹葭潮长鱼在梁,白鸥飞尽天茫茫。
松根丈人读书处,时有疏钟来上方。
仙槎影没银汉远,木末芙蓉为谁剪。
何处凉风送客船,归来似是东曹掾。
东曹颇笑未识机,挂帆直待鲈鱼肥。
山川摇落已如此,不信草露沾人衣。
平生画手不可遇,坐阅新图得真趣。
题诗寄与沃洲僧,吾亦买山从此去。
繁昌峡前风阻客,逆浪牵船滞行色。
坐数归船疾如箭,俄顷飞帆浪中没。
我非寻常流宕人,等閒不遇閒悲辛。
读书学得万人敌,直将富贵轻埃尘。
君不见当垆逸才题驷马,不如安石济天下。
古来豪杰为世出,肯逐青牛度关者。
丁宁北风且少停,会看一举登玉京。
未把升沉问聃尹,欲共姬周论治平。
不须对此叹坎坷,世事到头须勘破。
成功他年拂衣归,直向东山日高卧。
田将军,尔能武,尔能文,年未三十思致君。
丹衷耿耿贯白日,逸气矫矫横秋云。
雕弧二石不足挽,有如骅骝一出空其群。
我歌将军行,将军听我歌。
汉家名将二十八,寇恂至今德者多。
寇恂独何为,爱民不忍咤。
遂令河内安,以德不以力。
后来论功数晋阳,文武剑佩参翱翔。
将军无乃踵其事,异日何惭辅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