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苏检讨先生除夕前一日斋宿翰林》
《和苏检讨先生除夕前一日斋宿翰林》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腊尽重城暮雪残,词垣斋直坐更阑。

金莲光灿青绫夜,宝鼎香飘玉署寒。

阿阁喜同威凤宿,明堂遥睹衮龙盘。

此身幸际升平日,三策何须献治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王绂在除夕前一日于翰林院斋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角,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官场氛围的刻画。

首句“腊尽重城暮雪残”,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腊月已过,京城笼罩在残雪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词垣斋直坐更阑”一句,点明诗人所在为翰林院,夜晚值宿至更深,透露出文人勤勉不息的精神风貌。

“金莲光灿青绫夜,宝鼎香飘玉署寒”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金莲(可能指宫灯)与青绫交织的夜色,宝鼎之香与玉署(翰林院的别称)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宫廷的奢华与庄严,也暗示了文人的清高与孤寂。

“阿阁喜同威凤宿,明堂遥睹衮龙盘”两句,借用了阿阁(宫殿名)、威凤(高贵的鸟,比喻贤士)、明堂(古代举行大典的地方)和衮龙(帝王的服饰,象征权力与尊贵),表达了诗人与贤士共处的喜悦,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遥望与憧憬。

最后,“此身幸际升平日,三策何须献治安”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庆幸生于太平盛世,认为无需再献策以求国家安定,体现了他对时代和平的珍惜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岳下答常甫兄见赠

楚乡杯酒故情浓,犹似长安日过从。

知己百年怜几在,胜游今日叹难逢。

吟看夜棹溪边月,坐对寒流石上松。

昨暮祝融应悔别,回瞻云壑已重重。

(0)

岳下逢常甫兄

白玉堂中鹓鹭群,十年江海叹离分。

岂意与君逢此地,乱山携酒看飞云。

(0)

秋使静江先忆钤山草堂

南济江湘去意赊,草堂秋色满烟霞。

还家偶值陶潜菊,奉使真随博望槎。

市近亲宾能载酒,径深旌节故穿花。

秪于泉石应堪老,未倦风尘空自嗟。

(0)

汤处士

此生已老蠹鱼间,犹抱遗经手自删。

他日襄阳访耆旧,庞公知在鹿门山。

(0)

酬石门侍读见赠

翻屋秋霖作夜惊,出城晴旭称郊行。

谩于夷险思身事,却以忧欢见友情。

山月解装陵屋白,涧风骑马柏林清。

浮尘扰扰非吾意,临羡沧州愧濯缨。

(0)

棠溪宴集赠使君

佳游历松郡,雅集过棠溪。

碧筱临池净,垂藤入径迷。

林香花代发,庭曙鸟先啼。

画省班赏接,沧洲影独栖。

行春人吏惬,听雨客怀悽。

野沃饶粳稻,时平撤鼓鼙。

文叨下客会,尊喜使君携。

稍学泉上钓,言留竹下题。

兴幽忘去棹,烟景在林西。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