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宿田盘最上方,一麾频岁驻罗阳。
知君滋味尝都遍,南北山泉孰较长。
曾宿田盘最上方,一麾频岁驻罗阳。
知君滋味尝都遍,南北山泉孰较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题王惠州紫诠使君观瀑图三首》的第三首。通过“曾宿田盘最上方,一麾频岁驻罗阳”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仿佛在述说着他在田盘之上的住宿经历以及在罗阳多次停留的岁月。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刻反思。
接着,“知君滋味尝都遍,南北山泉孰较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惠州(紫诠使君)的敬佩之情。这里的“滋味”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更深层地指的是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诗人说他知道王惠州品尝过各种生活滋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山泉,他都能一一品鉴,这显示出王惠州对生活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理解。同时,这也暗含了对王惠州见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它不仅是一首对友人的赞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感悟。
幽人何所为,兀然坐诗穷。
万事不复理,吟哦四壁空。
少皞从西来,天宇凄其风。
群芳渐摇落,桂子开墙东。
寒蟾驾璧月,老翠高菶菶。
景物尔独胜,色香谁与同。
岂藉红裳女,徒费丹砂工。
不受黄金恩,桃李谁争雄。
风漪卷轻碧,断霞曳微红。
清风袭衣袖,薄采喧儿童。
王孙亦好事,乘兴赏珍丛。
笑掬黄金蕊,糁缀光玲珑。
山村酒可篘,恍如入新丰。
胡不抱琴去,一饮醉其中。
露湿月华冷,风约零雨濛。
静言参鼻观,身在广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