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去天已秋,暑归日犹永。
聊为清昼眠,度此亭午景。
虫鸣篱落晚,地僻邻里静。
起坐晚闻鸡,虚堂无俗听。
我非汲汲者,失脚陷机阱。
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
雨去天已秋,暑归日犹永。
聊为清昼眠,度此亭午景。
虫鸣篱落晚,地僻邻里静。
起坐晚闻鸡,虚堂无俗听。
我非汲汲者,失脚陷机阱。
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诗人在雨过天晴之后,享受着清凉的昼睡。开篇两句“雨去天已秋,暑归日犹永”写出了初秋时节特有的气候转换,即便是雨水洗净了尘埃,但夏季的热气还未完全消散,阳光依旧强烈。
接着,“聊为清昼眠,度此亭午景”表现出诗人在一个安静的庭院中小憩片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凉与宁静。这里“亭午景”的描写,不仅是对空间环境的细腻描绘,也寓含了时间的停顿感。
“虫鸣篱落晚,地僻邻里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氛围。蟋蟀在午后的篱笆间鸣叫,声音细微而清晰,而诗人所处之地,因远离尘嚣,邻里之间更显得安静无声。
“起坐晚闻鸡,虚堂无俗听”表明诗人的睡眠虽然短暂,但却是完全放松的。醒来时听到了傍晚鸡鸣的声音,而周围环境依旧保持着清净,没有世间杂音的干扰。
最后四句“我非汲汲者,失脚陷机阱。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一种反思。他自认为不是那种过分急躁的人,但却不小心跌入了世间的陷阱。这也许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命运的一种无奈与接受。最后一句“天道不吾欺,兹焉遣朝暝”则是对天意的一种顺从,认为一切皆有其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午后场景和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节奏的感悟,以及在动荡的世间中寻找一份超然的智慧。
五岳先生,天原付、一双高屐。
端只为、几篇诗句,漏伊消息。
空自挂冠神武外,依然乞食铜驼陌。
记玉鞭、环佩夜朝天,空陈迹。青鬓在,还垂白。
血泪洒,都成碧。叹帝城宫树,夕阳秋色。
明日酬他迁谪恨,西风战尽英雄策。
唤白云、随我共归来,人方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