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忽忽与谁言,共笑谋生识最昏。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
南游忽忽与谁言,共笑谋生识最昏。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诗人南游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人生和功名利禄的看法。诗中“忽忽与谁言”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茫然,对于世事的不确定性和迷茫感。"共笑谋生识最昏"则是在嘲讽那些为追求生活而困惑于功名利禄的人们,显示出诗人对这些俗务的超脱态度。
"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表明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物质财富的看破,不再为之所动。这里,“一箪五鼟”暗指《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故事,讲述一个贤者宁愿拥有简单的饭菜也不愿意去争夺国家的大权和多余的财宝。
"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喧嚣的逃避。这里,“子长”是指唐代隐逸者子长,他选择远离尘嚣,过着清贫自在的生活。
最后两句“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大自然之美、暂时忘却世俗烦恼的情感。这里,“千里秋风”营造了一种辽阔孤寂的氛围,而“皖公溪上正开樽”则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皖公溪畔饮酒赏景的温馨场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俗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