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日萧索,爽气自西岑。
暝戍有传鼓,寒城无罢砧。
未论乡思苦,且念岁华侵。
目羡高高雁,先时到上林。
风头日萧索,爽气自西岑。
暝戍有传鼓,寒城无罢砧。
未论乡思苦,且念岁华侵。
目羡高高雁,先时到上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乡思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首句“风头日萧索”,设定了整个秋天萧瑟而寂静的氛围。接下来的“爽气自西岑”则是说从远处山峦传来了清新的空气,增添了一份生机。
“暝戍有传鼓,寒城无罢砧”,暮色降临之时,有守边士兵传递的战鼓声,而在这寂静的夜晚,没有了城市中常见的劳作声响。这里不仅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也暗示了一种边塞的孤独和紧张。
“未论乡思苦,且念岁华侵”,诗人没有直接谈及乡愁的痛苦,但却提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在无声中侵蚀着每个人的生命,这种对时间的深刻体会,是诗人内心活动的一种写照。
“目羡高高雁,先时到上林”,诗人仰望着天际的高飞大雁,那些雁群似乎比往年提前到了上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时光和生命流逝的无尽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间易逝的感慨。这样的表达手法,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感寄托,也是这类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