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无奈的感慨。开篇“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生动地描绘了秋季晨露中百花凋零,只有菊花依然盛放的景象,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生命力强弱的不同。
接着,“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诗人感叹自然规律不可违抗,每种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性质和运行规则,无论是寒冷还是酷热,都无法改变这一点。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无奈和接受。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则转换了诗人的情绪,从观察自然到参与其中,通过采摘菊花、饮酒的行为来享受简单的田园生活。这里,“掇英”指的是采集菊花,而“浊醪”则是未经滤清的酒,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简朴自然的态度。
最后,“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表达了诗人放纵自己于酒精之中,在草庐(茅檐)下尽情享受,忘却世俗烦恼。这里“一生岂在多”暗示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不必过分计较,因为生活中的快乐时光本就不多。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个人行为,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抗力、生命无常以及追求简单生活态度的心境。
海上行吟怜海树,蜃楼初散馀烟雾。
石帆山上石帆开,似欲乘风横海渡。
相传此地有村墟,万树桃花千室居。
不知何年海水溢,蛟龙鼓浪倾田庐。
居人一去无消息,云潮雨汐迷南北。
初晴海上露枯槎,细视街衢犹可识。
有人拾得崇宁钱,历数年历心惘然。
石阙残碑水中泐,波纹似刻深回旋。
更见樽罍状殊异,摩挲散落松花翠。
想昔芳筵进酒时,几人歌舞花前醉。
桑田沧海向谁论,何处侯门乐事繁。
不道有生皆速化,试看海底石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