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月,今夕为谁圆。
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光没海东边。
相思泪,沾湿素华寒。
化作蟾蜍栖玉殿,嫦娥人笑汝孤眠。寂寂桂树前。
天边月,今夕为谁圆。
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光没海东边。
相思泪,沾湿素华寒。
化作蟾蜍栖玉殿,嫦娥人笑汝孤眠。寂寂桂树前。
这首《望江南·望月》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月亮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独特感悟和深沉的情感。
开篇“天边月,今夕为谁圆”,以问句形式引出对月的思考,月圆之夜,似乎在为特定的人而设,引发读者对团圆与思念的联想。接着,“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两句,将月亮比作一面镜子,却不能映照出内心的思绪,反而是被一层薄雾笼罩,暗示了情感的朦胧与难以言表。最后,“光没海东边”一句,描述月光逐渐消失于东方海面,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下来,“相思泪,沾湿素华寒”进一步深化情感,相思之泪滴落在洁白的月光上,不仅让月色显得更加寒冷,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随后,“化作蟾蜍栖玉殿,嫦娥人笑汝孤眠”两句,借神话中的蟾蜍与嫦娥,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会,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最后一句“寂寂桂树前”,以桂树的寂静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与孤寂,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邃。
综上所述,《望江南·望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独特感悟,以及在月夜中流露出的深深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