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日香台佛火明,踏青缓步出山城。
柴门细草临渔步,花坞斜阳隔磬声。
野店棠梨飘旧雨,春霜钟鼓报新晴。
园林处处堪肠断,谢豹啼时恨正生。
霁日香台佛火明,踏青缓步出山城。
柴门细草临渔步,花坞斜阳隔磬声。
野店棠梨飘旧雨,春霜钟鼓报新晴。
园林处处堪肠断,谢豹啼时恨正生。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踏春郊游的细腻感受与景色描绘。首句“霁日香台佛火明”,以清明后的晴朗天气为背景,香烟缭绕的佛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接着,“踏青缓步出山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漫步于郊外的情景。
“柴门细草临渔步,花坞斜阳隔磬声”两句,通过“细草”、“渔步”、“花坞”、“斜阳”等意象,构建了一幅春日郊外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隔磬声”则暗示了远处寺庙的钟声,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野店棠梨飘旧雨,春霜钟鼓报新晴”中,“野店”代表了乡村小酒馆,而“棠梨”则象征着春天的花朵,两者结合,既描绘了乡村的淳朴风情,又寓意着旧时光的回忆。同时,“春霜钟鼓报新晴”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喜悦。
最后,“园林处处堪肠断,谢豹啼时恨正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感慨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谢豹,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悲鸣或哀叹,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郊游的美丽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投老形骸真木偶,水饮岩栖聊自守。
世事浮云日变迁,我亦何心预臧否。
故人新自广陵来,问我诗囊近何有。
吾言淡薄非橄榄,纵可咀嚼聊能久。
且开窗户话平生,湖色山光翠相纠。
烘檐暖日气味好,相对蒲团复支肘。
爱君年少擅才华,诗律清妍无可丑。
却愁征棹促君还,空听阳关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