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小不同的岩石与河流的位置,展现了自然界的壮观与变幻莫测之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可预知变化的感慨。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的景象,通过对“颠风”、“吹浪”的描述,以及“厌听”二字传达出一种身处其境时的无奈与烦躁。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这两句转而描写了初春时节积雪未融的情景,“烂银”形容积雪如同熔化的银液,流露出诗人对冬日美丽景致的赞赏。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这两句则是通过对“狐裘”(即皮衣)和“蚁醁”(即小虫酿酒)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困惑。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这两句通过对海面的观察,用“乌如石”的比喻,强调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力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之谜的探索。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最后两句则是对船工操作和水面搏斗情景的描绘,通过“篙人”、“铁狸奴”以及“更与风波斗”的用词,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力量抗争的深刻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