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游山人,留题尽名字。
壁昏暮鸦栖,石腻群鸿戏。
今人来更多,后观复长喟。
吾侪幸闻健,拄笏致爽气。
从昔游山人,留题尽名字。
壁昏暮鸦栖,石腻群鸿戏。
今人来更多,后观复长喟。
吾侪幸闻健,拄笏致爽气。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道林岳麓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从昔游山人,留题尽名字”,点明了古往今来,无数游人在此留下足迹与题名,赋予了这处风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着,“壁昏暮鸦栖,石腻群鸿戏”两句,通过描绘傍晚时分乌鸦归巢、群雁嬉戏于岩石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今人来更多,后观复长喟”则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但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人们往往只能发出一声声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叹。最后,“吾侪幸闻健,拄笏致爽气”一句,作者以自谦的口吻表示自己虽有幸亲临此地,却只能借助手杖感受这份清新的空气,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哲学思考。
萧萧乌帽黄衫。
烟水拍云岩。
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
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
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
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
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
乾坤云海风帆。
谯名定,涪陵人。
受道于伊川。
后弃乡里,隐河洛。
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
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
门前数十丘罢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余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
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镮钱相谢。
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干蕨鲊。
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