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小妇人在青楼上弹筝,遥望着远方飞扬的尘土和建章殿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白马金鞍的雄壮与小妇鸣筝的幽静,诗人巧妙地构造了一个对立统一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旌旗十万宿长杨"这一句,通过军队扎营的情景传递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而"楼头小妇鸣筝坐"则显得静谧而孤独。诗中运用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意象,以及对比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滇海云深逢老象,时于沙底埋牙。
知君归兴入春赊。凤山烟雨里,数尽旧时花。
闻道天家收放逐,玉堂新草黄麻。
仙源好去问灵槎。未应同老我,风雨漫思家。
每岁到花朝,正当称寿。青鸟将书报金母。
一周花甲,重见春杓回斗。喜看华发映,朱颜久。
白傅盟勋,窦郎腾茂。有福能如太君否。
凤冠霞帔,笑指东风蒲柳。满听新曲度,长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