漭漭五湖口,荷花远接天。
巴陵通地道,林屋隐人烟。
楼阁波涛里,帆樯空翠边。
名峰七十二,争向镜中妍。
漭漭五湖口,荷花远接天。
巴陵通地道,林屋隐人烟。
楼阁波涛里,帆樯空翠边。
名峰七十二,争向镜中妍。
这首诗描绘了木渎湖畔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漭漭五湖口,荷花远接天”开篇即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湖面与远处盛开的荷花相连,仿佛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巴陵通地道,林屋隐人烟”两句,通过对比巴陵的地道与林屋的隐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此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楼阁波涛里,帆樯空翠边”则将视线转向湖中的建筑与船只,楼阁与波涛交织,帆樯在翠绿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鲜明,展现了湖上生活的生动景象。最后,“名峰七十二,争向镜中妍”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环绕湖畔的七十二座名峰,它们仿佛在湖水中映照出最美的姿态,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渎湖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前村后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
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岂知一出践忧患,敛缩岂复希功名。
雪霜满鬓觉死近,节物到眼空叹惊。
蚕官社公正暖热,春盘傩鼓争施行。
蓬门车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
呜呼吾曹见事晚,古俗实在蚩蚩氓。
茆檐一笑语儿子,明当满奉屠苏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