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谁不惜,林下独携筇。
峡径无惊犬,深潭有卧龙。
岭头云寂寂,桥畔水淙淙。
閒倚石台上,微风吹古松。
清凉谁不惜,林下独携筇。
峡径无惊犬,深潭有卧龙。
岭头云寂寂,桥畔水淙淙。
閒倚石台上,微风吹古松。
此诗描绘了夏日山居的宁静与清凉之感。首句“清凉谁不惜”,以问句开篇,引出对山中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接着,“林下独携筇”一句,生动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林之中,手持竹杖的悠闲姿态。
“峡径无惊犬,深潭有卧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间小径的宁静与深潭的神秘。犬不吠,暗示了环境的安详;而深潭中“卧龙”的想象,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神秘色彩。
“岭头云寂寂,桥畔水淙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氛围。岭上云雾缭绕,显得格外寂静;桥边流水潺潺,声声入耳。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静美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
最后,“闲倚石台上,微风吹古松”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悠闲地倚靠在石台上,微风轻拂过古松,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心灵慰藉。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明代山水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