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濛初辟无人伦,闻有盘古明君臣。
又云人生必有祖,约略尊之号盘古。
年荒事渺资游谈,盘古有墓青城南。
吾闻古无封树制,此地高坟蹲赑屃。
况当文字未生时,谁图形貌留荒祠。
遗俗常拜墓常扫,岁荐肴烝杂香芼。
先民亦复能火食,里巫独识神嗜好。
君不见儒生读书颂陶唐,读史称三皇。
岂如里巫学更博,能为盘古创祠乐。
冥濛初辟无人伦,闻有盘古明君臣。
又云人生必有祖,约略尊之号盘古。
年荒事渺资游谈,盘古有墓青城南。
吾闻古无封树制,此地高坟蹲赑屃。
况当文字未生时,谁图形貌留荒祠。
遗俗常拜墓常扫,岁荐肴烝杂香芼。
先民亦复能火食,里巫独识神嗜好。
君不见儒生读书颂陶唐,读史称三皇。
岂如里巫学更博,能为盘古创祠乐。
这首诗《盘古庙》由清代诗人何在田所作,通过对盘古庙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对古代神话人物盘古的崇敬与探索。
诗开篇即以“冥濛初辟无人伦”描绘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秘与伟大,接着提到关于盘古作为明君与始祖的说法,体现了对盘古身份的认同与尊崇。诗中指出在文字尚未产生之时,盘古的形貌与事迹难以确证,但人们仍能通过祭祀与传说传承其精神。盘古墓位于青城南,成为后人祭拜的圣地,墓前的高坟与赑屃(一种石兽)象征着对盘古的纪念与尊重。诗中还提到古代社会可能并无封树制度,而盘古庙前的高坟则成为特殊的纪念方式。
进一步,诗人探讨了古代文化与信仰的传承,指出在文字未生之前,人们如何通过口传与习俗来保留历史记忆。盘古庙的存在,不仅是对盘古的纪念,也是对古代文明与信仰体系的一种见证。诗中特别提到里巫(地方上的巫师或祭司)对于盘古神灵的了解与崇拜,以及他们为盘古创建祠堂的活动,显示了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对比了儒家学者与民间信仰者对于盘古的认识与态度,认为后者通过实际的祭祀活动,更能深刻地理解并传承盘古的精神与文化价值。这种对比强调了民间信仰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盘古庙》不仅是一首对盘古庙及其背后文化意义的赞美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神话、信仰与文化的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