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长江不尽流,绮罗城郭几荒丘,含情凝望海东头。
晕色灯衣笼浅夜,贮声歌匣带边愁,人家犹是画中楼。
千古长江不尽流,绮罗城郭几荒丘,含情凝望海东头。
晕色灯衣笼浅夜,贮声歌匣带边愁,人家犹是画中楼。
这首《浣溪沙六首(其三)》由刘永济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开篇“千古长江不尽流”,以长江的永恒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循环,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难以逆转。接下来,“绮罗城郭几荒丘”一句,将繁华与衰败对比,城郭由繁盛变为荒凉,体现了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主题。接着,“含情凝望海东头”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情感,赋予了诗歌以生动的情感色彩,仿佛在遥望远方,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或对过去的怀念。
“晕色灯衣笼浅夜”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灯光在薄雾中显得柔和而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贮声歌匣带边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歌声中蕴含着边疆的忧愁,可能是对远方的思念,也可能是对战争的哀叹,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深沉。“人家犹是画中楼”最后以“画中楼”比喻现实中的家园,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人生无常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谦甫多才思,存之重谊襟。
一书愁话别,千里梦相寻。
南浦扁舟上,东湖万柳阴。
旧时行乐处,何事不关心。
黄岩号难治,能者治何难。
桃李民心悦,风霜吏胆寒。
公行无不可,私请莫相干。
三尺儿童辈,皆知好长官。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
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
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
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