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寒树鸦啼,月斜人梦醒。
梅花纸窗西,照见数枝影。
溪山迹渐疏,朋酒情俱屏。
清钟远林来,悠然发深省。
霜寒树鸦啼,月斜人梦醒。
梅花纸窗西,照见数枝影。
溪山迹渐疏,朋酒情俱屏。
清钟远林来,悠然发深省。
这首清代诗人孙琮的《睡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清晨画面。首句“霜寒树鸦啼”以霜冻的寒冷和乌鸦的啼声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凄清,暗示了诗人从梦境中被唤醒。次句“月斜人梦醒”,进一步点明时间是黎明时分,月光斜照,梦境与现实交替。
“梅花纸窗西,照见数枝影”转而写到室内景象,梅花的芬芳透过纸窗,映照出几枝梅花的影子,暗含了诗人对冬日孤寂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淡泊。
接下来,“溪山迹渐疏,朋酒情俱屏”表达了诗人与外界交往的减少,友情和宴饮的疏离,反映出他可能在独自沉思或隐居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清钟远林来,悠然发深省”,以远处寺庙的钟声作为背景,诗人在此情境中陷入深思,心境悠然,似乎在反思生活或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清冷而内省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禅意和文人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