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骑功成后,将军庙貌存。
春秋还血食,风雨正黄昏。
墓木神鸦拱,江声战马奔。
东吴多俊杰,何地有招魂?
百骑功成后,将军庙貌存。
春秋还血食,风雨正黄昏。
墓木神鸦拱,江声战马奔。
东吴多俊杰,何地有招魂?
这首《甘宁庙》由清代诗人刘震所作,通过描绘甘宁将军庙宇的景象,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之情。
首句“百骑功成后”,开篇即点明甘宁以百人之力建功立业,彰显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事迹。接着,“将军庙貌存”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甘宁将军的纪念之地,庙宇依然屹立,仿佛将军的精神永存人间。
“春秋还血食,风雨正黄昏。”这两句描绘了庙宇在四季更替中接受祭拜的情景,无论是春日的生机盎然还是秋日的肃穆庄重,都体现了人们对甘宁将军的敬仰与怀念。而“风雨正黄昏”则营造了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墓木神鸦拱,江声战马奔。”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庙宇周围的环境,墓木环绕,神鸦守灵,江水潺潺,战马奔腾,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既是对甘宁将军英勇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其精神风骨的赞颂。
最后,“东吴多俊杰,何地有招魂?”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东吴群英辈出,为何独对甘宁将军如此怀念?这不仅是对甘宁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历史英雄精神的呼唤与致敬。诗人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英雄不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甘宁庙》通过对甘宁将军庙宇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英雄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英雄与时代变迁的深邃思考。
顾生慕君平,九州已游七。
王生如少微,五岳仅识一。
顾生谓王安足论,七尺岂是妻儿身。
朝从儿耕暮妻织,鸿鹄高飞来笑人。
生不见军城酒罢街鼓发,独倚营门坐秋月。
赖能高咏三五篇,不然一夜换汝鬓边雪。
老可醉吸潇湘色,吐出千枝万枝碧。
彭城才守诧墨派,一扫枯篁一千尺。
孟端自是琅玕裔,幅幅生绡露生气。
漓漇残沈若有神,或秾或淡皆天真。
后来太常非其伦,自言远步湖州尘,但恨无过梅道人。
声华积渐背时口,遗迹飘零落余手。
高阁如聆鸾凤鸣,华堂瞥睹云烟走。
君不见黔宁假王金如山,乞君片纸君仍悭。
野人手植三万个,落日清流相对閒。
四十不足三十馀,如何辄拥连城居。
以兹但饮淄流水,不敢时通政府书。
旦暮移文如湿束,东西手板同驱逐。
何武公然欲露章,山涛久矣忘除目。
宁使鲛龙困蝼蚁,岂容燕雀知鸿鹄。
任他牙爪日纷纷,难向青山攫白云。
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太茅君。
惊乌扑速起空林,辚辚雕轮过渐沉。
此时何处青楼女,此际无限塞垣心。
青楼小女字莫愁,织得流黄锦并头。
记别狂夫辞故里,昨传书信在凉州。
机头金剪三四转,灯下玉箸一双流。
荧荧青灯轧轧机,还理狂夫箧中衣。
宛转涕泪新痕积,约莫腰肢旧带非。
杵影高低尚自双,茕然贱妾伴空房。
捣成白练浑如雪,愁得蛾眉已似霜。
规月苍黄低落雁,商飙悉律和鸣螗。
意怯腕弱夜还赊,谁能闻罢禁咨嗟。
疑是梁州砧响绝,十年零落不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