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畏不永,烧金希长年。
积土培枯根,自谓松柏坚。
南陌试腰袅,西楼歌婵娟。
岂知蔓草中,日日开夜泉。
天寿畏不永,烧金希长年。
积土培枯根,自谓松柏坚。
南陌试腰袅,西楼歌婵娟。
岂知蔓草中,日日开夜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濆的《烧金曲》。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永恒追求的深刻感慨。
"天寿畏不永,烧金希长年"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主题:天赋的寿命是有限且令人敬畏的,因此诗人希望通过烧金来获得长生,这里的“烧金”可能是指古人追求长生的方术之一,反映出诗人对永恒生命的渴望。
"积土培枯根,自谓松柏坚" 这两句则是通过积累泥土、滋养枯竭之根来比喻自己像松柏一般坚韧不拔。松柏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坚持,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像这些植物一样,经历风霜而依然屹立。
"南陌试腰袅,西楼歌婵娟" 这两句通过描写南郊的细腰驼(一种供人骑乘的动物)和西楼上的歌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这里的“试”和“歌”都是动作,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享受和赞叹。
"岂知蔓草中,日日开夜泉" 最后两句则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指出即使在不起眼的野草之中,每天都有泉水涌流。这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一种象征,也可以看作诗人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着不为人知价值的发现和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美好的一种赞赏。
传闻三山驾空虚,珠宫贝阙神仙都。
茫茫弱水限舟楫,人迹不到如有无。
平生点检江山好,秪有龙宫觉华岛。
何年经创作者谁,兴圣帝师孤竹老。
老人绝俗栖金沙,岁久喜舍来天家。
悬崖架壑置佛屋,突兀殿阁凌烟霞。
乃知造物开神异,故压祇园布金地。
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拥青螺髻。
我生自厌薰膻腥,坐觉两腋生清泠。
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
明朝收帆落尘土,一梦回头散风雨。
向令坡老此经行,想不愿为天竺主。
倦魂瘦。斜阳在、野桥袅袅烟柳。梦回天外岫。
记折短条,持赠亲手。沧洲驻久。草遍绿、南阡东亩。
日日高楼徙倚,听寒食节箫声,几临风翘首。曾有。
曼歌敛袖。清谈拥髻,人占江山秀。滟波春碧溜。
泪湿青衫,将离时候。花阴感旧。正客里、愁浓于酒。
暖炙银簧未奏。甚幽谷一声声,莺求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