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吊沧茫一问津,楼船何必起征尘。
乌衣旧姓能招客,白社新寻得故人。
细草绿初厓尚冷,洪波碧尽海难春。
灯前莫欣兴亡事,更有何源可避秦。
欲吊沧茫一问津,楼船何必起征尘。
乌衣旧姓能招客,白社新寻得故人。
细草绿初厓尚冷,洪波碧尽海难春。
灯前莫欣兴亡事,更有何源可避秦。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名为《谢柱波招游厓门》。诗中描绘了诗人被邀请游览厓门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联“欲吊沧茫一问津,楼船何必起征尘。”开篇即以“沧茫”二字勾勒出辽阔的海洋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古老遗迹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神秘。接着,“楼船何必起征尘”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传统航海方式的反思,似乎在说,寻找历史的足迹并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或动荡的方式。
颔联“乌衣旧姓能招客,白社新寻得故人。”转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场景。这里,“乌衣旧姓”和“白社”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贵族和普通百姓,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变迁,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细草绿初厓尚冷,洪波碧尽海难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细草绿”与“洪波碧”的对比,以及“尚冷”与“难春”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既生机勃勃又充满挑战的氛围,象征着历史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坚韧。
尾联“灯前莫欣兴亡事,更有何源可避秦。”则是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他告诫自己,在灯下回顾过去,不应沉溺于兴亡之事的悲喜之中,因为历史的教训往往难以避免重演。最后的“更有何源可避秦”,借用“避秦”典故,暗指寻找逃避历史悲剧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未来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生活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友情、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家住苕西,小池映、青山一曲。
翠深里、猿呼鹤应,短墙低屋。
麦影离离翻翠浪,泉声нн敲寒玉。
怪夜来、有蚁出糟床,篘新绿。
和月种,南阳菊。
饶云买,淇园竹。
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
两目未消凭远恨,一筇费尽登山足。
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
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
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
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
橹声伊轧,影转云间树。
试问扁舟在何许。
正溪堂波动,沙渚蘋轻,渔翁醉,隔岸蓑衣对舞。
归来无一事,尊酒相逢,莫把光阴更虚度。
看歌云杳霭,香雾轻盈,银河转,笑浥芙蓉晓露。
纵西风、黄叶满庭秋,也不碍凝眸,乱山多处。
风摇丹髻,叶翦西岩树。
岁律峥嵘又如许。
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
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