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其十九》
《诗·其十九》全文
唐 / 拾得   形式: 古风

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0)
注释
猕猴:指猴子,这里用来比喻较为低等的动物。
愤发:愤然奋发,激发出强烈的上进心。
前车:先行的车辆,比喻先例或先前的教训。
落坑:掉进坑里,比喻遭遇失败或挫折。
后车:跟随的车辆,比喻后来的人或事。
改辙:改变行车的轨迹,比喻改变方法或方向。
若也:假如,如果。
不知此:不明白这个道理。
恐君:恐怕你,对对方的一种敬称。
恶合杀:应当会遭受不好的结果,‘合’有应当之意,‘杀’泛指不好的结局。
此来:这样的来者,指某种情况或人的出现。
夜叉:佛教中的鬼神名,常形象为凶恶、恐怖,这里比喻为凶恶的人或状态。
变即成菩萨:一旦转变,就可以成为菩萨,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为怀、助人为乐的觉者,比喻转变为正面、高尚的形象。
翻译
连猴子都能被教导,人为什么不能奋发图强?
前面的车已经掉进了坑里,后面的车必须改变路线。
如果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你将自食恶果。
这样的来者本是凶恶的夜叉,但一转变就能成为慈悲的菩萨。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名为《诗(其十九)》。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猕猴和夜叉、菩萨的变化来隐喻人世间教化与改过之理的诗歌。

"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类不如动物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于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失望情绪。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这句话是用典故来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失败和教训应该被记住,以避免重蹈覆辙。这里强调了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这两句表达的是,如果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那么可能会招来灾难,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这句话增强了前面建议的紧迫感和严肃性。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最后两句则是在说,即使是凶恶如夜叉的存在,也可以通过改变而成就为慈悲如菩萨。这一转折强调了改过自新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传达出对人性的反思与对教化和自我提升的强烈呼吁。

作者介绍
拾得

拾得
朝代:唐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猜你喜欢

谢林默之居士惠酒居士山居方与世绝尚欲友此废人耶小诗举发一笑

不将鹅鸭恼比邻,林下萧然老幅巾。

乞与青州十从事,添成明月两閒人。

(0)

观南塘四首呈沈守·其四

别乘潘郎伯仲间,朅来公适去弹冠。

更将未尽公碑意,收入新诗为并看。

(0)

戴帅初九日无憀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袖而示余因次其韵·其六

世多多才翁,谁识识字农。

可人忽来思,劳苦意稠重。

时危幸未死,尊酒得相从。

一醉不须辞,毋待漏尽钟。

(0)

次韵段约斋送弟嗣宗来赴吾邑县尉

宦游及奉亲,同气有赠言。

至哉天下乐,难与他人论。

昔绶官忧责,先洗□□冤。

行志此其始,宁为利欲昏。

持此娱禄养,有□□孝门。

纷纷时势眼,庶见古罍樽。

(0)

次韵竹窗兄松诗为其病也

独立南山岭,傲视氛翳表。

虬枝结成盖,寄托纷蔓茑。

风霜受变足,万古为一晓。

日日当户门,苍翠浓可抱。

(0)

次前韵二首似前育王寺主僧如日·其一

见说东岩弄一斑,万人表立许谁攀。

笑相逢处行云住,谁主谁宾相对閒。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