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征西将军庙》
《谒征西将军庙》全文
明 / 沈明臣   形式: 古风

宜兴县东城北隅,萧萧古庙田中居。

入庙看碑识周处,壁间仍有晋时书。

陆机文,羲之画,高题英烈将军额。

中丞好事来打碑,墨花未透冰凝石。

首尾犹存数十行,字迹剥落经几霜。

中间欲读不可得,使我感慨徒悲伤。

况闻上司索马骑,县官供给先点齐。

东西两庑古碑下,聚卒立马千百蹄。

呜呼城中万家邑,岂无一室容马立。

乌骓赤兔向风嘶,岂是将军战归日。

抠衣上殿知英雄,阶前下拜生悲风。

竹色松声自虚壁,积雪故照夕阳红。

呜呼将军一何武,斩蛟射杀白额虎。

折节终成文武才,按剑不避权贵怒。

五千孤旅战梁山,弦竭矢穷知死所。

形容何必丹青传,晔晔精灵照今古。

神游旷八极,殿宇今摧颓。

屋后青山葬衣甲,败垣春雨无花开。

鸣呼三冢累累宛相似,老树千年半凋死。

墓田冷落几家耕,一泓野水秋风起。

同游正与朱生来,朱生惨然吾亦哀。

问我他年如作令,封墓式庐崇祀敬。

先贤庙貌委尘埃,县官不知无乃病。

风纪人心国之命,前典无存后何镜。

却笑朱生真太狂,先向山人问为政。

(0)
鉴赏

此诗《谒征西将军庙》由明代诗人沈明臣创作,描绘了对古代英雄周处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中不仅赞颂了周处的英勇事迹,也反映了庙宇的沧桑变迁和历史的无情流逝。

首句“宜兴县东城北隅,萧萧古庙田中居”,描绘了庙宇所在的位置,远离喧嚣,隐匿于田野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入庙看碑识周处,壁间仍有晋时书”点明了庙宇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周处这位历史上的英雄,碑文上还保留着晋代的书法艺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陆机文,羲之画,高题英烈将军额”一句,赞美了周处的英勇形象被以文与画的形式永久保存,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然而,“中丞好事来打碑,墨花未透冰凝石”则暗示了碑文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挑战,墨迹未干即遭破坏,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

“首尾犹存数十行,字迹剥落经几霜”描述了碑文的现状,历经岁月侵蚀,字迹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部分文字,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虽已斑驳,但英雄的事迹仍值得铭记。

“中间欲读不可得,使我感慨徒悲伤”表达了诗人面对残破碑文时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精神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诗人通过“况闻上司索马骑,县官供给先点齐”等描述,揭示了庙宇面临的现实困境,庙宇因缺乏维护而逐渐衰败,甚至成为官府征用的对象,失去了原有的庄严与神圣。

“呜呼城中万家邑,岂无一室容马立”一句,表达了对庙宇命运的惋惜,即使在繁华的城市中,也难以找到一处容身之地,凸显了庙宇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

最后,“同游正与朱生来,朱生惨然吾亦哀”点出了与友人的对话,共同感叹庙宇的衰败,以及对英雄精神传承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周处庙宇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也深刻反思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传统价值在现代生活中的失落。沈明臣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沈明臣
朝代:明

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猜你喜欢

再挽水东老人王小航照

补史纪方园,实录释群疑,身后是非亡国恨;

卫经辟伪学,贻书商得失,眼前烟水六朝人。

(0)

挽麦孟华联

徐园壬子春,同拾落花齐下泪;

江亭甲辰晦,独寻芳草一招魂。

(0)

水仙花洛神

孙恩那有留芳日;曹植元无盗嫂心。

(0)

美人粪

所爱光华能养目;不容文字更撑肠。

(0)

赠绿卿

绿净不可吐;卿言亦复佳。

(0)

赠罗士琳联

绍仁卿汉卿绝诣;兼晓庵勿庵苦心。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