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积雨沾新泥,苔径深林鹑鸟啼。
野水石梁初涨满,半江萍影绿东西。
几天积雨沾新泥,苔径深林鹑鸟啼。
野水石梁初涨满,半江萍影绿东西。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乡村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几天积雨沾新泥”以轻描淡写的笔触,勾勒出连绵细雨后土地湿润、泥土微润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接着,“苔径深林鹑鸟啼”一句,通过“苔径”与“深林”的对比,以及“鹑鸟啼”的声音,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层次,也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野水石梁初涨满”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一片开阔的水域,随着雨水的积累,水位逐渐上涨,充满了动态美。而“半江萍影绿东西”则以“半江”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倒影的技巧,将绿色的萍影映射在江面上,形成了一种对称而和谐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夏日阳光的温暖与江面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夏日乡村的独特魅力和宁静之美。
早年弄柔翰,骋怀在四方。
名场不见收,散置淹穷乡。
近益衰且疾,盛志日颓唐。
子今气方壮,欲济有舟梁。
得位足明义,高卑岂复量?
粤西我所游,地远而不荒。
民情昔已谙,再历形尤彰。
所贵变其俗,莫矜折狱长。
离隔虽万里,同心犹一堂。
庶酬平生志,勿结儿女肠。
行行过岑溪,辍棹少徜徉。
士风近如何,吾道应更昌。
为我谢诸生,努力爱春光。
读书期致用,无取虚文章。
素耽子厚诗,心驰永与柳。
田居侍亲老,远役吾何有?
蓦来非驱迫,万里西南走。
洞庭几惊魂,岳麓重回首。
竟到迁客地,潆洄古湘口。
二水停风雷,澄浤无纤垢。
南涧在何处,遗迹应不朽。
西山望见之,披寻须我友。
如何多叹嗟,转与昔人偶。
名区不遑览,忧心时抱疚。
别离岁当金,迢递月在丑。
柳州行复经,吾将过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