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出门闾,举足心自量。
鄙夫念鸡肋,男子志四方。
勿作儿女态,徘徊在闺房。
闺房讵足道,瞻顾萱草堂。
秋风势如雨,秋露色如霜。
萧萧萱草堂,皇皇游子装。
游子为饥驱,贸然适殊乡。
仰头发长啸,低头重徬徨。
儿行二千里,母心万里长。
万里有时极,母心无时忘。
母心不能忘,儿行途路旁。
路旁无深谷,路旁无高冈。
高冈与深谷,乃在慈母肠。
游子动深省,泪下沾衣裳。
儿泪有时乾,母心无时忘。
母心不能忘,儿行途路旁。
儿行途路旁,一行一悲伤。
远行出门闾,举足心自量。
鄙夫念鸡肋,男子志四方。
勿作儿女态,徘徊在闺房。
闺房讵足道,瞻顾萱草堂。
秋风势如雨,秋露色如霜。
萧萧萱草堂,皇皇游子装。
游子为饥驱,贸然适殊乡。
仰头发长啸,低头重徬徨。
儿行二千里,母心万里长。
万里有时极,母心无时忘。
母心不能忘,儿行途路旁。
路旁无深谷,路旁无高冈。
高冈与深谷,乃在慈母肠。
游子动深省,泪下沾衣裳。
儿泪有时乾,母心无时忘。
母心不能忘,儿行途路旁。
儿行途路旁,一行一悲伤。
这首清代夏敬渠的《远行》描绘了一个游子离家远行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哲理。开篇“远行出门闾,举足心自量”表达了主人公对即将踏上的旅程的慎重和自我审视。他以“鄙夫念鸡肋,男子志四方”表明自己虽有犹豫,但男儿志向在远方。
接下来,诗人劝诫游子不要沉溺于儿女情长,应果断离开闺房,“勿作儿女态,徘徊在闺房”。然后,他以“闺房讵足道,瞻顾萱草堂”暗示家庭的温馨,但更强调了游子的责任与使命。
“秋风势如雨,秋露色如霜”渲染了秋日的凄凉,象征着游子即将面临的艰难。萱草堂的萧瑟与游子的行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离别的不舍与决心。
“游子为饥驱,贸然适殊乡”直接描述了游子外出谋生的艰辛,而“儿行二千里,母心万里长”则揭示了母子之间无法衡量的距离,母爱如影随形,无论游子走得多么远,母亲的牵挂始终如一。
最后,诗人反复强调母子之情,游子的泪水与母亲无尽的思念交织,形成了一幅深情的家庭画卷。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游子离家的无奈与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