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涤洞留题·其一》
《大涤洞留题·其一》全文
宋 / 黄敏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锁山深断世踪,云霞堆里著瑶宫。

千年地胜身才到,一柱峰高路忽通。

据石漱泉消俗念,扪萝扣洞挹仙风。

直疑凡骨今朝换,不假金丹屡转功。

(0)
翻译
九锁山深藏人迹,云霞缭绕中建有瑶池宫殿。
历经千年,我终于来到这胜景之地,一柱峰顶之路忽然显现。
倚石饮水洗涤世俗烦恼,攀援藤萝探寻洞天吸取仙气。
仿佛觉得凡胎俗骨已换新生,无需修炼金丹也能多次提升灵力。
注释
九锁山:形容山势险峻,难以通行。
瑶宫:神话中的仙宫,此处指仙境。
千年地胜:历经千年的优美胜地。
一柱峰:形状如柱的山峰。
漱泉:用泉水漱口,象征洗去尘俗。
仙风:指仙人的气息或意境。
凡骨:凡人的身体。
金丹:道教修炼中的神秘丹药,象征修炼成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藏于群山之中的神秘洞天——大涤洞。首句"九锁山深断世踪",写出了山势险峻,人迹罕至,仿佛与世隔绝的景象。"云霞堆里著瑶宫"则以瑰丽的云霞和想象中的瑶池宫殿相映成趣,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千年地胜身才到",诗人表达了历经艰辛终于抵达这人间胜境的欣喜,同时也暗示了洞天的古老与非凡。"一柱峰高路忽通",形象地描绘了山路陡峭,峰峦直入云霄,而最终豁然开朗的场景。

"据石漱泉消俗念",诗人借山水之清泉洗涤心灵,消除尘世的杂念,体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扪萝扣洞挹仙风",通过攀援藤萝、探寻洞穴的动作,进一步体验仙风道骨的意境。

最后两句"直疑凡骨今朝换,不假金丹屡转功",诗人仿佛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仿佛凡胎换骨,无需修炼仙丹,就能达到心境的转化和提升。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涤洞的神秘与超凡,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悟与修行。

作者介绍

黄敏德
朝代:宋

黄敏德,号存庵。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由福建提举市舶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九)。今录诗四首。
猜你喜欢

黄世成挽辞

文行高无对,功名莫动渠。

宁登逸民传,不著茂陵书。

谁谓风流尽,犹疑信息疏。

九京何所憾,玉树满庭除。

(0)

益公和白花青缘牡丹王字韵诗再和以往

渠是花中异姓王,平园小试染花方。

冰霜洗出春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裳。

夜领素娥酌青女,晓看国色带天香。

更将秋菊潭心水,滴作䒠茸月蕊黄。

(0)

送朝士使虏

又见皇华赋北征,谪仙俊气似秋鹰。

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

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0)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其一

君诗日日说归休,忽解西风一叶舟。

黄鹤楼前作重九,水精宫里过中秋。

职亲六阁仍金马,喜入千屯看木牛。

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0)

送李制干季允擢第归蜀

玉立长身太史公,诸郎个个有家风。

高文大册传书种,怨句愁吟恼化工。

鸿雁双衔月宫桂,鹓雏独恋蜀山桐。

何如天网笼云表,三凤都归上苑中。

(0)

送文黼叔主簿之官松溪

乃翁只解日争晖,不解尘中脱叔兮。

杨簿故应过习簿,建溪好处说松溪。

此行诗句何须觅,满路春光总是题。

飞上金銮稳安脚,竹林分付一莺啼。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