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谋公益俗缘多,掌失明珠累抱疴。
子产宏猷著东里,卜商痛史纪西河。
湖山灵秀供幽赏,身世悲欢付浩歌。
离垢频年乍成主,挽诗题罢泪滂沱。
日谋公益俗缘多,掌失明珠累抱疴。
子产宏猷著东里,卜商痛史纪西河。
湖山灵秀供幽赏,身世悲欢付浩歌。
离垢频年乍成主,挽诗题罢泪滂沱。
这首挽诗《挽徐君逢吉四首(其四)》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日谋公益俗缘多”,描绘了逝者生前致力于公共事务,忙碌于世俗之中的形象,体现了其为社会贡献的精神。接着“掌失明珠累抱疴”一句,以“明珠”比喻逝者的才华或重要性,暗示其因操劳过度而病倒,表达了对逝者付出与牺牲的感慨。
“子产宏猷著东里,卜商痛史纪西河”两句,运用典故,将逝者与古代贤人子产和卜商相提并论,赞美其在地方治理和历史记载方面的卓越成就,进一步凸显了逝者的影响力和价值。
“湖山灵秀供幽赏,身世悲欢付浩歌”则转向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通过“湖山灵秀”描绘出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与“身世悲欢”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生平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离垢频年乍成主,挽诗题罢泪滂沱”两句,点明了逝者去世多年后才成为诗人的主题,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写挽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泪水如雨般落下,生动地展现了哀悼之情的强烈与真挚。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成就、情感的回顾与抒发,既是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作的典型特征——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银河倒泻三峡泉,粉笔划破秋空烟。
临风悄对光莹然,意态绰约花开先。
晓月欲坠凉娟娟,露华皎洁珍珠圆。
乍如宓妃来洛川,凌波微步交回旋。
又如佛子临九天,芬陀利花在眼前。
瑶池昨夜开华筵,空中掷下双玉盘。
素女醉舞青娥颠,六月霜雪霏琼田。
我持杯酒凭雕阑,俯视秋水清且涟。
中央宛在疑飞仙,神游江潭周湘沅。
灵均素质同昭宣,兰汤沐浴清白全。
琼枝玉华成班联,移家宛住西湖边。
两峰凝雪生朝寒,我欲从之劳跻攀。
清晨坐对佳赏延,溪山尺咫精神传。
愿花常好花无言,为花写图徵吟笺,常使香色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