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惮炎赫,当暑思高秋。
秋高岂不好,萧瑟令人愁。
何如三伏中,五夜风飕飕。
遥空淡月落,将旦群阴收。
却嫌絺绤薄,转觉林塘幽。
出门任所适,清与耳目谋。
借问尘埃人,知此佳致不。
举世惮炎赫,当暑思高秋。
秋高岂不好,萧瑟令人愁。
何如三伏中,五夜风飕飕。
遥空淡月落,将旦群阴收。
却嫌絺绤薄,转觉林塘幽。
出门任所适,清与耳目谋。
借问尘埃人,知此佳致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的《夏日早起》,通过对炎炎夏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凉秋意的向往和享受。首句“举世惮炎赫”表达了世人普遍畏惧酷热的态度,接着“当暑思高秋”流露出诗人对清爽秋日的渴望。然而,“秋高岂不好,萧瑟令人愁”又暗示了秋天虽然宜人,但也有其寂寥之感。
诗人进一步通过对比,赞美三伏天夜晚的凉风:“何如三伏中,五夜风飕飕。”淡淡的月光洒在遥空,黎明将至之际,阴霾散去,景色宜人。“却嫌絺绤薄,转觉林塘幽”表达了诗人对轻薄衣裳的嫌弃,反而更喜欢此时林塘间的静谧与幽深。
最后,诗人提出“出门任所适,清与耳目谋”,表明他愿意随心所欲地外出,享受这份清新的早晨,询问尘世中的人们是否能体会这番佳致。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清晨的喜爱和独特感受。
溶溶泄泄,似飘扬愁绪。不是因风等闲度。
道无心用甚,却又情多,行未驻,还作高阳暮雨。
襄王情尚浅,会少离多,空自朝朝又暮暮。
肠断晓光中,一缕归时,销散后、不知何处。
试密锁、琼楼洞房深,与遮断江皋,楚台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