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满地花阴月。归来落尽梧桐叶。帘外小梅残。
绿窗幽梦寒。明朝提玉勒。又作江南客。
芳草遍长亭。东风吹恨生。
去时满地花阴月。归来落尽梧桐叶。帘外小梅残。
绿窗幽梦寒。明朝提玉勒。又作江南客。
芳草遍长亭。东风吹恨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行者出行和归来的景象,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去时满地花阴月”与“归来落尽梧桐叶”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勾勒出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帘外小梅残”一句,以微妙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归来时所见到的萧瑟孤独的小梅花,这里的“帘外”不仅指的是物理空间的隔绝,更暗示了一种心境的隔绝,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疏离。
“绿窗幽梦寒”一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归来后的孤寂与冷清。这里的“绿窗”可能是指窗前长满了青苔,既有生机也透露出一种被遗忘和冷落的氛围。“幽梦”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是在寂静中追寻往事的回忆,而这种回忆带给他的却是“寒”,不仅是物理上的冷清,更是心理上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明朝提玉勒。又作江南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旅行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他作为一个“江南客”的身份认同。这不仅是对空间位置的标识,也是对自己流浪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飞翔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念。
新蝉鸣高柳,轻鸥弄晴川。
浮家作远游,觞热岂所便。
武昌古都会,形胜两国肩。
貔貅杂民居,烽火照敌边。
朝廷重牧守,尤需治中贤。
君侯文章家,班马不敢先。
墨庄一种子,落实今几年。
瞠乎出其后,独得道学传。
诚身自孝悌,玩理潜天渊。
悠然静中春,汹汹风涛前。
四海满誉望,诸公争挽牵。
容台志不舒,别驾用未专。
去就抑何心,行可吾亦然。
余也沟渎质,误辱青黄妍。
工夫恳切切,习气犹拘挛。
居然作别离,欲别思绵绵。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
推彼有余,益此不足。
惟直与气,如木有根。
本既充盛,枝叶自繁。
气言其形,直言其理。
与生俱生,无彼无此。
云何谓直,养此气耶。
直果外来,气内出耶。
孟氏此言,我知其自。
则以告子,以养外计。
谓直养气,其差则同。
疑其不然,愿启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