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珊瑚竞作丛,珊瑚不产海波中。
无人识是珊瑚树,道是山丹与赩桐。
处处珊瑚竞作丛,珊瑚不产海波中。
无人识是珊瑚树,道是山丹与赩桐。
这首诗名为《山丹》,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处处珊瑚竞作丛,珊瑚不产海波中”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丹花比作珊瑚,描绘出山丹花在自然界中的独特魅力和繁盛景象。珊瑚通常生长于海底,而此处却说珊瑚在陆地上竞相绽放,这种反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暗示了山丹花的珍贵与不同寻常。
接下来,“无人识是珊瑚树,道是山丹与赩桐”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人们往往无法辨认出这些美丽的花朵就是真正的珊瑚树,而是误以为它们是山丹或赩桐。这不仅强调了山丹花的美丽与独特,也暗含了对人们认知局限的反思。山丹花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挑战了人们的常规认知,让人不禁对其产生好奇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认知的超越。山丹花作为主角,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奇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体现了他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奥秘的探索与赞美。
三日山行风绕林,天寒岁暮客愁深。
心期已误梅花笑,急雪无端更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