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楼篇为陈戚畹》
《竹楼篇为陈戚畹》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南多此物,今亦盛燕幽。

不问随人看,收青别起楼。

削皮作冠子,揽箨裹书筹。

固是涂椒裔,终知修禊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竹楼的景象与文化内涵,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首句“江南多此物”,开篇点题,指出江南地区竹林茂盛,竹子作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接着,“今亦盛燕幽”一句,描述了竹楼在现代社会依然盛行,不仅在江南,甚至在更远的地方,竹楼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承载着人们对于宁静、幽雅生活的追求。

“不问随人看,收青别起楼”表达了诗人对竹楼的独特见解,认为竹楼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外观的美观,更在于它能够提供一种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空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这里的“收青”可能指的是收集绿色,即利用竹子的绿色来装饰或建造竹楼,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氛围。

“削皮作冠子,揽箨裹书筹”则通过具体的工艺细节,展现了竹楼的制作过程和材料的巧妙运用。竹子的皮可以用来制作帽子,而竹笋的外壳(箨)可以包裹书籍,既体现了竹子的实用价值,也暗示了竹楼内可能藏书丰富,是一个充满知识与文化的场所。

“固是涂椒裔,终知修禊俦”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竹楼的文化意义。这里“涂椒裔”可能是指竹楼的装饰风格,或是对竹楼所在环境的一种比喻,强调竹楼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特点。“修禊俦”则借用了古代文人雅士在春天举行修禊活动的传统,暗示竹楼不仅是居住之所,也是文人聚会、交流思想、享受自然美景的理想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楼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竹楼作为文人雅士生活空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挽知泰州宋公大夫词

投老溪南幸卜邻,一麾频见宠章新。

养花别圃成三径,种木佳城度十春。

前席遂孤明主意,留鞭难继澧阳尘。

空馀樽酒追随地,同社凄凉泪满巾。

(0)

挽周仲深郎中词

才力轩轩动汉庭,清时指日致功名。

一同在昔歌遗爱,两郡于今有治声。

使节暂分秦望重,郎星初近太微明。

死生契阔空泉壤,赙典殊恩世亦荣。

(0)

易安斋

紫陌犹千里,禅房自一家。

翠深穿小径,红湿动迷花。

络石寒梢乱,攲岩碧干斜。

春江夜来雨,如为洗烟霞。

(0)

龙华寺傅大士真身像

古寺郊丘侧,钟鱼晓未喧。

双林有遗骨,瑞萼记名园。

粒石嗟馀饭,神槌想叩门。

蚕桑犹有谒,鼓舞动山村。

(0)

尹少稷挽词二首·其一

蚤擅奇童誉,中蜚处士声。

谈锋粲开阖,笔力妙纵横。

主圣由言悟,官清以谏名。

故交零落尽,老泪与河倾。

(0)

墨梅二首·其一

西北佳人绝代姿,倾城倾国未为奇。

自然冰雪生颜色,不用人间朱粉施。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