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渡桑乾碛,前年出塞时。
马行边雪远,雁过岭云迟。
寒恐貂裘敝,时将鸳枕攲。
关山消息断,日日望归期。
闻渡桑乾碛,前年出塞时。
马行边雪远,雁过岭云迟。
寒恐貂裘敝,时将鸳枕攲。
关山消息断,日日望归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前年过代北时的边塞景象与心境。首句“闻渡桑乾碛”,以“闻”字开篇,暗示诗人并非亲历其境,而是通过传闻或回忆来感受边塞的辽阔与荒凉。接着,“前年出塞时”点明时间与地点,引出对过往经历的追忆。
“马行边雪远,雁过岭云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马行之远和雁过之迟,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寒冷与空旷。马蹄踏雪的声音在广袤的沙漠中回荡,显得格外孤独;而大雁南飞,穿越连绵的山岭,云层似乎也因它们的缓慢而显得更加厚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寒恐貂裘敝,时将鸳枕攲”则进一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貂裘是边塞将士常穿的御寒衣物,但“寒恐貂裘敝”一句,既表现了边塞气候的严寒,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事的担忧和对家乡温暖的思念。同时,“鸳枕攲”一词,借用了古代夫妻共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最后,“关山消息断,日日望归期”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边塞的漫长岁月里,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每日只能期盼着早日结束战事,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诗人的思乡之情,具有浓郁的边塞诗特色。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