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碍屐,带草牵衣,循途恰转回塘。
镜曲幽寻,疏磬渐引云房。
翛然半郊半郭,浣尘缨、惯咏沧浪。
听醉语,只山僧一笑,识我清狂。
回首前游几日,又西风吹换,石冷苔荒。
倦柳依依,犹恋澹薄秋光。
沙鸥漫留后约,怕重来、老却斜阳。
归未得,但凭高、远睨旧乡。
钩藤碍屐,带草牵衣,循途恰转回塘。
镜曲幽寻,疏磬渐引云房。
翛然半郊半郭,浣尘缨、惯咏沧浪。
听醉语,只山僧一笑,识我清狂。
回首前游几日,又西风吹换,石冷苔荒。
倦柳依依,犹恋澹薄秋光。
沙鸥漫留后约,怕重来、老却斜阳。
归未得,但凭高、远睨旧乡。
这首词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名为《声声慢》,描绘了与友人邵季若一同从窑台步行至江亭的旅程。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
词的开篇“钩藤碍屐,带草牵衣”,生动地描绘了行走途中藤蔓和野草的缠绕,既增添了行走的不便,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随后,“循途恰转回塘”一句,点明了行进路线的曲折,而“镜曲幽寻,疏磬渐引云房”则进一步渲染了旅程的神秘与静谧,仿佛引导着读者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翛然半郊半郭,浣尘缨、惯咏沧浪”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以及在自然中洗涤心灵、吟唱诗歌的自由与洒脱。接下来,“听醉语,只山僧一笑,识我清狂”则通过与山僧的交流,展现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与超脱世俗的风骨。
“回首前游几日,又西风吹换,石冷苔荒”几句,以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情境的感慨。最后,“倦柳依依,犹恋澹薄秋光。沙鸥漫留后约,怕重来、老却斜阳”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沙鸥的悠闲,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归未得,但凭高、远睨旧乡”则是全词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词人虽身处他处,心却始终牵挂着故乡,渴望早日归来的心情。整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孤根随地发,繁蕊破霜迟。
但取凋零晚,何忧赏爱移。
物情伤老大,人事阅兴衰。
会有陶彭泽,清樽与重持。
东皋雨新足,绿野对柴扉。
晴日风景旷,暮春草木肥。
好鸟依林响,疲牛望舍归。
饷妇散田陌,桑间人语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