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接清风岭未遥,旧乡遗俗岂全消。
百年始报生成德,六馆重开节义条。
星小竟随孤月照,江清耻受恶溪潮。
先生不为彝伦起,兹事因何彻九霄。
路接清风岭未遥,旧乡遗俗岂全消。
百年始报生成德,六馆重开节义条。
星小竟随孤月照,江清耻受恶溪潮。
先生不为彝伦起,兹事因何彻九霄。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没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诗中通过对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的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节操。
首联“路接清风岭未遥,旧乡遗俗岂全消”,描绘了赵节妇生活的环境与她所坚守的传统习俗,虽身处偏远之地,但其道德风尚并未完全消失,暗示了她的影响力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颔联“百年始报生成德,六馆重开节义条”赞扬了赵节妇在百年间所展现的道德品质,以及她对节义的重视,通过“六馆重开”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她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颈联“星小竟随孤月照,江清耻受恶溪潮”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赵节妇如同孤月般照亮黑暗,她的美德如同清澈的江水,不被污浊的溪流所玷污,象征着她高尚的人格和不受外界影响的坚定信念。
尾联“先生不为彝伦起,兹事因何彻九霄”则表达了对赵节妇事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这样伟大的事迹不能传扬至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晓并学习?这里既是对赵节妇功德的肯定,也是对传播其事迹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不仅歌颂了赵节妇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传承和社会风气的关注。
绿鬓凋零。
看几度、人间春蝶秋萤。
天地为室,山海为屏。
收浩气、入沉冥。
便囊金探尽,犹自有、诗笔通灵。
谢红尘。
且游心汗漫,濯发清冷。
平生眼中豪杰,试屈指年来,稀似晨星。
虎豹关深,风波路远,幽梦不到王庭。
任浮云千变,青山色、万古长青。
醉魂醒。
有寒镫一点,相伴
太行千里新晴,青山也喜归来好。
一鞭秋色,半帆云影,去如飞鸟。
桂玉情怀,尘埃面目,鬓华空老。
道本无伎俩,颠鸾倒凤,时自把,平生笑。
万里江湖浩渺。
便安排雨蓑烟棹。
闲时哦句,醉时歌曲,醒时垂钓。
十载*行,孤忠却念,君恩难报。
倚篷窗时向,夕阳明处,认琼华岛。
风雨潇潇,便酿出、新凉庭院。
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翦。
翠幄渐凋槐影瘦,红衣半老蕖香浅。
到秋来、何止沉休文,难消遣。
鸿雁杳,音尘断。
空极目,烟波满。
想故人此际,画阑凭遍。
别久几将情做梦,归迟一向恩成怨。
对西风、无语黯消魂,行云远。
故人邂逅相逢,满怀和气无边际。
别来一载,光阴回首,水流星坠。
白雪歌词,青云人物,知音有几。
把沧溟倒卷,天瓢满吸,须拼了,为君醉。
醉眼瞢腾不寐。
直望断长空万里。
风清露冷,乾坤似昼,月华如洗。
梦里遨游,蕊珠宫殿,飘然得意。
到醒来有句,且休拈出,怕惊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