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喜老人骨应槁,明月堂空迹如扫。
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
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
我盖知名二十年,长恨识师之不早。
朅来陵阳第二峰,一笑相从即倾倒。
午窗对坐语笑清,夜榻归来魂梦好。
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
青衫我亦行作吏,未尽俗缘多病恼。
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
妙喜老人骨应槁,明月堂空迹如扫。
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
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
我盖知名二十年,长恨识师之不早。
朅来陵阳第二峰,一笑相从即倾倒。
午窗对坐语笑清,夜榻归来魂梦好。
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
青衫我亦行作吏,未尽俗缘多病恼。
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妙喜老人的高僧,他生活在深山道场之中,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犹如砥柱中流,令人敬仰。诗人虞俦与老人相识已有二十年,遗憾未能早些结识。当他们在陵阳第二峰相聚时,彼此间的谈笑甚欢,使得诗人感到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解脱。诗中提到的大颠和澄观两位僧人,被认为是智慧过人的代表,但与妙喜老人相比,似乎稍逊一筹。诗人自述即将踏入仕途,感叹世俗牵累,希望能早日追随妙喜老人,一同在山中过上超脱尘世的生活,采摘瑶草,寻求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智慧的赞美。
中允文章健笔扛,出关无计敢从降。
新愁应继庾开府,老泪曾悲张曲江。
阙下新词谁第一,河中名士古无双。
平生别有伤心处,几按岐王乐府腔。
彭泽高风许独攀,清姿落落绝人寰。
月中杨柳词人去,雪后梅花野客閒。
归梦应栖桐柏观,羁魂终绕鹿门山。
若教明主非相弃,床下何因复放还。
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
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
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
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
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
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
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
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
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
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
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
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
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
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
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
草色映罗裙,逐伴踏花去。
涧水湿弓鞋,逡巡避母怒。
忽忽三十年,仍向峰头住。
世事几兴衰,家门亦多故。
徵兰不可期,弄瓦杳无与。
出户泪如丝,入户泪如雨。
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
安得辞人间,洒扫侍仙驭。
《自翠微山望金精》【清·谢秀孙】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草色映罗裙,逐伴踏花去。涧水湿弓鞋,逡巡避母怒。忽忽三十年,仍向峰头住。世事几兴衰,家门亦多故。徵兰不可期,弄瓦杳无与。出户泪如丝,入户泪如雨。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安得辞人间,洒扫侍仙驭。
https://shici.929r.com/shici/EW5qr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