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童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童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钱塘湖上山后的情景,归来时带着鲜活的文字灵感。其中“羸童瘦马从吾饮”一句,通过对比幼童与瘦马共同饮水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贫寒生活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清贫境遇。“陋巷何人似子贤”则是在寻找品德高尚的人,而“公业有田常乏食”和“广文好客竟无毡”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本人的生活状况,一方面有田但常常短缺粮食,另一方面热爱宾客却无以款待。
最后,“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在春日里独自享受春风之美而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山水游历,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在这平淡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面对困顿时的无奈和超脱,体现了诗人苏轼深邃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
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寄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
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
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珮。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
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轻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北声。
低楼小径城南道,犹自金鞍对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