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无路上渔蓑,林壑逍遥乐事多。
花底笙歌传酒赋,水边台榭散行窝。
素心一任浮云变,华发其如大药何。
新买小山皆种桂,绿阴青子任婆娑。
风尘无路上渔蓑,林壑逍遥乐事多。
花底笙歌传酒赋,水边台榭散行窝。
素心一任浮云变,华发其如大药何。
新买小山皆种桂,绿阴青子任婆娑。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和女文自寿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风尘无路上渔蓑”,形象地写出主人公在尘世纷扰中选择渔夫的生活方式,披着蓑衣,避开喧嚣。接下来的“林壑逍遥乐事多”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享受,林间山壑成为他的乐土。
“花底笙歌传酒赋”描绘了在花丛中传来悠扬的音乐和饮酒赋诗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欢愉。而“水边台榭散行窝”则进一步描绘了他闲适的生活状态,水边的亭台楼阁成了他的休憩之处。
“素心一任浮云变,华发其如大药何”这两句,诗人以“素心”表达内心的淡泊,任凭世事如浮云般变化,而自己保持不变的本真。即使白发生出,也视若寻常,不以为意,流露出超脱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新买小山皆种桂,绿阴青子任婆娑”,诗人购置小山,悉心种植桂花,期待绿荫成林,青子婆娑,寓意着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自然、淡泊名利的隐逸生活,以及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遥遥治平寺,乃在楞伽麓。
之子神情秀,空山裹云宿。
月冷石林清,孤眠岂能熟。
还持一束书,起傍梅花读。
灯昏夜参半,饥鼠鸣古屋。
凄风西北来,吹堕檐间木。
感此霜露繁,坐觉芳华促。
少壮曾几时,岁月在空谷。
念子隔重城,何能慰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