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连山明府李礼山过寺见赠赋答》
《连山明府李礼山过寺见赠赋答》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曾从乔樾挹清风,千里山川梦亦通。

不谓过桥无靖节,悬知化俗有文翁。

隔江烟雨堪留客,满径篱花可赠公。

中宿别来谁作者,为君一笑倒诗筒。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连山明府李礼山过寺见赠赋答》。诗中描绘了与友人李礼山相遇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曾从乔樾挹清风”,以“乔樾”(高大的树木)象征友人李礼山的高尚品格,通过“挹清风”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品德的敬仰和向往。接下来的“千里山川梦亦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即使相隔千里,梦境也能相连。

“不谓过桥无靖节,悬知化俗有文翁。”这里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东晋时期的陶渊明(靖节)和西汉时期的文翁,前者以田园隐逸著称,后者以教化百姓闻名,以此赞扬友人的高洁品性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隔江烟雨堪留客,满径篱花可赠公。”这两句描绘了友人来访时的自然美景,烟雨朦胧的江面仿佛有意留住客人,而沿途盛开的篱笆花则预示着友人将得到美好的礼物。这里的“留客”和“赠公”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美德的颂扬。

最后,“中宿别来谁作者,为君一笑倒诗筒。”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分别后思念之情的抒发,以及在友人再次来访时的喜悦之情。通过“倒诗筒”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因友人来访而激发的创作热情和喜悦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大圣乐词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

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

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着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

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0)

中溪

散人无俗事,日日山中行。

今朝中溪寺,妙绝不可名。

幽处万木合,忽然千顷平。

绿黛染晴嶂,白云如玉城。

岩花劝小酌,天风吹独醒。

虽无九皋鹤,奇哉此松声。

我如折翼鹏,回尽九万程。

脱履掷拄杖,于此饯馀生。

(0)

中夜起出门月露浩然归坐灯下有赋

月白万瓦霜,露重四山雨。

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许。

去蜀如昨日,坐阅四寒暑。

无才屏朝迹,有罪宜野处。

平生万里心,收敛卧环堵。

朱颜逝不留,白发生几缕。

人言尺蠖屈,要有黄鹄举。

功名非老事,岁晚忍羁旅。

(0)

柳林酒家小楼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

记取晴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

(0)

因王给事回使奉寄

雨昏郡郭连三日,吏报江流忽数回。

正叹船如天上坐,那知人自日边来。

臂弓腰箭身今老,航海梯山运已开。

汉虏不应常自守,期公决策画云台。

(0)

木兰花慢·其二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