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
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
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秦系创作的,名为《题石室山王宁所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
开篇两句通过描绘白云随心所欲和柏树枝叶丰茂、足以作为食物来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这里,白云象征着诗人的清高志趣,而柏叶则暗示了一种简单而充足的生存状态。
"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石镜可以比喻为心灵的明镜,诗人通过这面镜子来审视自己;而“仙书”则代表着高深莫测的知识或修炼之道,借看仙书象征着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
这里通过鸟儿翻弄药碗、猿猴害怕渔夫的钓竿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鸟儿的举动可能暗示着对生活的小小享乐,而猿猴的恐惧则表现出对捕捉之害的警觉。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末尾两句,诗人通过询问屋檐前的树木哪一枝曾经悬挂过诗人的帽子(或可解作官帽、学士帽等),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古代文化中,挂冠指的是辞去世俗职位归隐田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与之交流、共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深切愿望。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卜世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在,今古共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