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奴娇.赠雪笠上人》
《念奴娇.赠雪笠上人》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小长干里,记岩花岭鸟,六朝僧窟。

一自秣陵凋敝后,难稳故山瓶拂。

蹙踏天龙,抨弹狮象,人境俱双夺。

衲衣手绽,曾经几载飞雪。

可惜梁孝园荒,侯嬴馆发,往迹多磨灭。

谁耐枯禅耽澹漠,隐隐眉间侠骨。

古寺城根,破篱湖面,饿伴残碑碣。

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疏豁。

(0)
鉴赏

这首《念奴娇·赠雪笠上人》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小长干里”开篇,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历史沧桑的画面。词中通过“记岩花岭鸟,六朝僧窟”点明了地点与历史背景,暗示着这里曾是僧侣修行的圣地。接下来的“一自秣陵凋敝后,难稳故山瓶拂”两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不再,僧侣的生活也变得艰难。

“蹙踏天龙,抨弹狮象,人境俱双夺”三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僧侣的生活比作与天龙、狮象的斗争,形象地展现了僧侣修行的艰苦与超脱。而“衲衣手绽,曾经几载飞雪”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侣在严寒中修行的情景,凸显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可惜梁孝园荒,侯嬴馆发,往迹多磨灭”几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荣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僧侣修行环境的改变。接下来,“谁耐枯禅耽澹漠,隐隐眉间侠骨”两句,既是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表现出一种既淡泊又不失侠气的独特气质。

最后,“古寺城根,破篱湖面,饿伴残碑碣”描绘了古寺的破败景象,以及僧侣与自然相伴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历史感。“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疏豁”则以季节的变化作为结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僧侣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次韵赵祭酒城东宴集四首·其二

童子将车候辟雍,先生载酒出城东。

丝丝细雨春云薄,却恨罗衫怯晓风。

(0)

失剌斡耳朵观诈马宴奉次贡泰甫授经先生韵五首·其三

绣绮新裁云母帐,玉钩齐上水晶帘。

凤笙屡听伶官奏,马湩频烦太仆添。

风动香烟飘合殿,日扶花影上雕檐。

金盘禁脔才供膳,阶下传呼索井盐。

(0)

京城杂言六首·其五

高槐拱朱垣,楼阁倚空起。

剑佩何陆离,车马若流水。

昔有社稷臣,艰难辟荆枳。

歃血饮黑河,剖券著青史。

国家感勋劳,报施及孙子。

(0)

宫词八首次契公远正字韵·其四

上苑含桃熟暮春,金盘满贮进枫宸。

醍醐渍透冰浆滑,分赐阶前儤直人。

(0)

南墅十二诗·其十二啸云台

高台直上接青云,一啸晴空十里闻。

天上神仙平地有,群儿何事醉尘氛。

(0)

怀复初翁·其一

玉立清标不受尘,闭门寒趣自生春。

东山兴尽归来后,一树梅花对病身。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