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军的艰难与孤寂之情。开篇即以“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勾勒出一片荒凉冷清的北疆景象,轮台路上积雪不化,春风不到,显现出时间静止和生命力度过低的氛围。
“汉使亦应稀”一句,指的是汉朝时期派遣到边塞地区的使者已经很少,而今朝更是难得一见,这里的“稀”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绘了时间上的疏离,更暗示着人迹罕至的孤独感。
接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路行军所经过的荒凉地带。白色的野草覆盖了大地,绿色的山峦连绵,这些景色在诗人笔下变得格外鲜明。
“勤王敢道远”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表达对远方家国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边疆,却始终不忘朝廷和君主的安危。这里的“勤王”指的是忠诚于君王的心愿,而“敢道远”则是表达了这种忠心虽在但又带有无奈,因为距离太远。
最后,“私向梦中归”一句,则是一个转折,诗人似乎已经无法承受现实的孤寂与艰难,在心中幻想着回到家乡的场景。这里的“私向”表达了一个个人的隐秘愿望,而“梦中归”则是对内心深处渴望的一种宣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边塞行军生活,以及士兵们对于家国的思念与不舍。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且复杂,既有对远方故土的无限眷恋,也有对艰苦环境下生存状态的无奈接受。
芜菁至南皆变菘,菘美在上根不食。
瑶簪玉笋不可见,使我每食思故国。
西邻老翁知我意,盈筐走送如雪白。
蒸烹气味元不改,今晨一日如还北。
孔明用蜀最艰窘,百计掇拾无遗策。
当时此物助军行,渭上褒中有遗植。
英雄临事究琐屑,终服奇才屈强敌。
想见躬耕自灌畦,当时有意谁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