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草堂.凌霄三峰》
《草堂.凌霄三峰》全文
宋 / 程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

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草堂凌霄三峰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自然界的动态美。

首句“长啸岩东古寺前”,开篇即以“长啸”二字,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氛围,仿佛能听到诗人站在古寺之前,对着群山发出的长啸之声,引人入胜。接着,“三峰相倚势相连”一句,直接点明了诗题中的“三峰”,并用“相倚”和“势相连”描绘出三座山峰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壮观景象。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在云雾散去的时刻,太阳得以显现,暗示着山峰之高,连太阳都显得近在咫尺。同时,也暗含了若要接近天空,必经此山之意。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则将视角转向山间的自然景观。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风声,与山巅的老松形成鲜明对比,老松如同筷子般细长,矗立于悬崖之上,既表现了松树的坚韧不拔,也突出了山峰的高度。

最后,“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两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峰以生命,表达了山峰虽不能居于平地,却依然与莲花(象征高洁)保持同等的高度,寓意着山峰的崇高与纯洁,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草堂凌霄三峰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程颢

程颢
朝代:宋   字:伯淳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生辰:1032-1085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今保定定州),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猜你喜欢

大雪偶成

北风吹雪散琼英,疑是云孙巧剪成。

平地铺来偏洁白,漫天飞处总轻明。

银河倾泻呈祥瑞,玉烛调和兆太平。

来岁改元新治化,万邦无事乐春耕。

(0)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二豆腐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0)

观新历

凤历初看小雪时,百年甲子只须臾。

回头往事浑如梦,识破尘寰半局棋。

(0)

署斋卉物诗·其六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閒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0)

谷雨·其二

草草深闺度岁华,生平不解问桑麻。

沿篱野豆初牵蔓,绕砌山桃半欲花。

细雨渍成杨柳色,暖风催放牡丹芽。

村姬结束新螺髻,傍晓比邻唤采茶。

(0)

丁香花

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

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