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红莲新度曲,乌桕旧传讴。
忽忆天涯路,鹡鸰生远忧。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红莲新度曲,乌桕旧传讴。
忽忆天涯路,鹡鸰生远忧。
此诗描绘了夏日即将结束,秋意渐浓的季节转换景象。诗人通过“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两句,巧妙地将楼台与季节更替联系起来,暗示着暑气将退,秋风已至。接着,“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则运用天文现象来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转,午夜的“大火”(即心宿二,古人认为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依然高悬,而清晨却已感受到一丝凉意,形象地展现了夏末秋初的气候特点。
“红莲新度曲,乌桕旧传讴”两句,以红莲和乌桕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状态,象征着自然界的更新与变迁。红莲在夏日盛开,而乌桕则在秋季变色,两者的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忽忆天涯路,鹡鸰生远忧”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担忧,鹡鸰是一种象征家庭和谐与团结的鸟类,此处借以表达对家人的牵挂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对亲情的深切关怀。
曾观荔枝图,几费丹青妆。
能红能紫亦能绿,不能写得天然香。
曾读荔枝谱,品品堪第一。
较量滋味论高低,大抵闻名不闻实。
我疑真宰推化工,安排百果分番红。
杏梅桃李不足数,先教碌碌随春风。
锦囊玉液相浑沦,百果让作东南元。
别有真香与味色,一时分付荔枝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