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其二》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国膺朝宠,枢庭慰母慈。

生为命妇首,殓用贵臣仪。

铃绋传哀阕,金犀卷赞祠。

攀车泣公辅,行路共赍咨。

(0)
翻译
大国受到朝廷的尊崇,宫廷中母亲得到了安慰的慈爱。
她一生作为命妇中的首要人物,去世时按照贵臣的礼仪入殓。
丧钟和挽歌传递着哀悼之情,金色犀牛角的祭品在仪式上滚动。
人们攀附着车辆哭泣,路上行人共同表达哀思。
注释
大国:指地位显赫的国家。
膺:承受,获得。
枢庭:宫廷。
母慈:对母亲的慈爱关怀。
命妇首:命妇中的领袖或显赫人物。
殓:入殓。
贵臣仪:贵族的葬礼规格。
铃绋:丧葬时的铃声和绳索,用于牵引灵柩。
哀阕:哀悼的乐章或仪式。
金犀卷赞祠:用金色犀牛角装饰的祭品。
攀车:攀附在送葬的车辆上。
公辅:高级官员,如宰相。
赍咨:携带慰问或哀悼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秦国夫人所作的挽辞第二首,表达了对逝者崇高地位与家族荣耀的敬意,以及对丧仪庄重和人们对她的深深哀悼之情。

"大国膺朝宠",开篇点出秦国夫人在国家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受到朝廷的宠爱,暗示了她的显赫背景和尊贵身份。

"枢庭慰母慈",进一步强调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她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对亲人的关爱,枢庭象征着权力中心,这句表达了她对家人的庇护和慈爱。

"生为命妇首,殓用贵臣仪",这两句直接描述了夫人的丧葬规格,如同贵臣一般,显示了她在世时的荣耀和身后待遇的隆重。

"铃绋传哀阕,金犀卷赞祠",描绘了吊唁仪式的细节,铃绋(丧葬时牵引灵柩的绳索)和金犀(贵重的祭器)的使用,体现出对亡者的尊重和哀思的传递。

"攀车泣公辅,行路共赍咨",最后一句描绘了人们的情感反应,无论是官员还是路人,都因她的离世而感伤,纷纷表达哀痛和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词藻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秦国夫人在生前的地位和身后哀荣,以及人们对她的怀念和敬仰。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题倭僧所画菖蒲小景四首·其三

昔在嵩高日,仙人不可招。

独行南涧底,采得虎须苗。

(0)

三月十八日同饶介之冯仁伯张道源王伯纯雅集城东李氏园亭赋此

三月雅集未知还,况复夕阳犹在山。

金刀刻字碧筠上,玉卮行酒青松间。

三年不见兵马息,一日且放吾侪闲。

桃花杏花正无数,明朝更约来东关。

(0)

送诗僧立平山住图山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彷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一笑同少待春晖,野花发新诗还肯。

(0)

寄四明梦堂噩禅师兼简用堂上人

五山十刹郁嵯峨,独爱溪堂隐薜萝。

淮海故人今有几,江湖尊宿近无多。

不闻毛女求诗去,每见倭僧问法过。

说向梗公重相忆,碧云日暮奈愁何。

(0)

和黄观澜军前见寄韵兼呈高志道秘卿

干戈久动阻淮滨,喜得边庭捷报真。

东海鱼虾初入馔,中原桑枣半为薪。

秘卿船未移涡口,左辖军先入寿春。

多少手无兵刃者,可怜犹是贼中人。

(0)

和周伯温参政九日南园宴集诗二首·其二

范相南园五百秋,重来访古转多愁。

啼乌树老台空在,饮马池荒水不流。

芹泮好从多士乐,桂丛谁赋小山幽。

诸公高会诗如锦,授简安能接胜游。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