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才分,火德行香。月初端、正照心王。
红红赫赫,炜炜煌煌。见本真生,灵真慧,太真匡。
三处均匀,一路平康。睹青天、瑞霭舒张。
纵横攒聚,能罩圆方。早弄圭环。持圭璧,执圭璋。
三鼓才分,火德行香。月初端、正照心王。
红红赫赫,炜炜煌煌。见本真生,灵真慧,太真匡。
三处均匀,一路平康。睹青天、瑞霭舒张。
纵横攒聚,能罩圆方。早弄圭环。持圭璧,执圭璋。
这首元代王哲的《行香子》描绘了一幅夜晚行香的神秘景象。"三鼓才分,火德行香",暗示着夜深人静,修行者在三更时分点燃香火,以示对火德神的敬奉。"月上端、正照心王",月亮明亮如镜,照亮了内心的虔诚与专注。
"红红赫赫,炜炜煌煌",形容香火燃烧的炽热与光明,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净化和提升。"见本真生,灵真慧,太真匡",表达了通过行香得以洞察事物本质,心灵变得灵动智慧,达到超脱世俗的境地。
"三处均匀,一路平康",描述了香烟分布的和谐,象征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平和顺畅。"瑞霭舒张",意味着吉祥之气弥漫,增添了神圣的氛围。"纵横攒聚,能罩圆方",形象地展现了香烟的力量,可以包容四方,无所不在。
最后几句"早弄圭环,持圭璧,执圭璋",以玉器为喻,表达了修行者手持象征道德和权力的圭璧、圭璋,寓意着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引导自我和他人。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行香这一日常仪式,寓含了深刻的禅意和修行的追求,展现出作者对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