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振疏林,山中霰如豆。
睡起开竹房,石泉动春候。
寒风振疏林,山中霰如豆。
睡起开竹房,石泉动春候。
这首明代诗人邱云霄的《石泉山中》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山林景象。首句“寒风振疏林”以冷峭的寒风吹过稀疏的树林,渲染出山中的清冷氛围。接下来的“山中霰如豆”则通过比喻,将飘落的雪花比作豆粒,形象地展现了冬日雪景的颗粒状和密集感。
“睡起开竹房”描绘了诗人从沉睡中醒来,推开竹制小屋的门扉,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最后,“石泉动春候”点题,意为随着春天的到来,山石间的泉水开始涌动,透露出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山中冬去春来的深深感受,富有画面感和季节气息。
甚秋容、彫疏满眼,山中宜适晨暝。
蓬蓬如齐攒云树,野卉小红低映。霜信冷。
试信步幽寻,微渺寥天净。閒居漫兴。
只采药林深,寻碑寺古,淡趣略相等。秋声紧。
一片枫林槲影。西风吹入寒劲。
空中描取仙人境,那有玉楼银井。君记省。
图不尽、回黄转绿无穷景。流光莫定。
尽屋角摊书,墙头漉酒,祝尔睡乡静。
此事真无奈。没来由、动人倩影,亭亭增态。
两种秋思浑似梦,梦里缠绵何似。
忽断送、凄凉身世。
一缕残魂仙去也,恐夜深、应化啼鹃泪。
长已矣,竟谁使。断肠莫把相思寄。
到如今、深藏金屋,花枝委地。
纵有画工神妙术,写得渠侬品意。
这别样、伤心难绘。
天付多情吾已悔,愿与君、同证枯禅味。
否则向,花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