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间出世间。
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禅中不住方为定,说处无生始是闲。
珍重希音远相寄,乱峰西望叠孱颜。
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间出世间。
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禅中不住方为定,说处无生始是闲。
珍重希音远相寄,乱峰西望叠孱颜。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内容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禅学思想。从语言风格来看,这应该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题为《和西蜀可准大师远寄之什》。
"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间出世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既有探寻彼此之间联系的渴望,也有超脱尘世的愿景。
"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这两句则是说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心灵相通,就如同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不需要询问祖师之山,因为心与心之间已经有了交流。
"禅中不住方为定,说处无生始是闲。"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即在禅定的状态中,心不停留于任何一处,这才是真正的定境;同时,只有破除了生死的束缚,才能达到真正的悠闲自得。
"珍重希音远相寄,乱峰西望叠孱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声音的珍视,以及在乱石林立的山峰中向西眺望,心情绵远复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情和禅学理念,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情感交流。
匆匆时序去如烟,卧病江村更惘然。
避债并无痴可卖,祭诗幸有稿成编。
老妻解诵送穷作,寿母分将压岁钱。
正欲团圞寻剧饮,不堪枨触送华年。
红白梅花次第新,明朝元日恰逢春。
桃苻灯火明终夜,竹爆儿童闹比邻。
壮志常怀千古恨,流光易老百年身。
无多笑语催残漏,坐听林鸟燥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