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幼安使君》
《寄幼安使君》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平生清德畏人知,岂弟真宜作吏师。

日饮无何方得计,民歌来暮却成思。

何妨道守催科拙,自是穰侯见事迟。

天与一窗供燕坐,乌墩山好助公诗。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寄幼安使君》。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的清廉品德和对百姓的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其在官场中的无奈与自我反思。

首联“平生清德畏人知,岂弟真宜作吏师”,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高尚品德,他一生坚守清廉,不求人知,这样的品性实为官吏之楷模。接着,“岂弟”二字,意为和乐、愉快,表达了主人公在官职上的适宜性,他以和乐的态度处理政务,如同良师一般,深受百姓爱戴。

颔联“日饮无何方得计,民歌来暮却成思”,转而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每日饮酒,看似逍遥自在,实则是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听到百姓的歌声,心中便涌起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有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颈联“何妨道守催科拙,自是穰侯见事迟”,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在官场中的困境。他或许在催缴赋税上显得笨拙,但这并非本意,而是因为官僚体制的复杂与不合理所致。这里的“穰侯”借指古代的穰侯魏冉,比喻主人公在官场中的处境,暗示了他在面对官僚体系时的无奈与无力感。

尾联“天与一窗供燕坐,乌墩山好助公诗”,收束全诗,描绘了主人公在自然美景中的宁静时光。他独坐窗前,享受着乌墩山带来的诗意与灵感。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寻求心灵慰藉与创作灵感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官场生活与百姓疾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题杨妃牙痛图

痛入香龈是不禁,三郎心痛亦何深。

当时更有唇亡处,自是君王不动心。

(0)

三友亭

老松疏竹间梅英,三友如何独擅名。

应是枇杷并桧柏,当时无力预同盟。

(0)

题召伯埭斗野亭

地势如披掌,天形似覆盘。

三星罗户牖,北斗挂阑干。

晚色芙蕖静,秋香桂子寒。

更无山碍眼,剩觉水云宽。

(0)

凤凰台

凤台何亭亭,迥与雨华对。

凭高一登眺,秋事渺无际。

鹭洲赏心前,牛首秦淮外。

万叠云稼横,百缆风樯会。

眷言簿书隙,载酒邀华旆。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皮肤虽不似,妙趣总相类。

怀古睇平芜,可但高李辈。

忆昔耿与韩,造膝陈大计。

高光课厥成,一语不相戾。

江淮今清晏,河路尚腥秽。

蛇豕相噬吞,天已厌戎裔。

箕敛民弗堪,恶稔将自毙。

愤激闻鸡舞,慷慨中流誓。

尺棰仗皇灵,喋血笞其背。

燕然彼有石,深刻诏来世。

兵强在食足,万灶馀廪廥。

叶奏酂侯功,接武文石陛。

(0)

观鹅山飞瀑

探奇不畏险,拨雾上高岑。

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

(0)

榕溪阁

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

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