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悼女》
《水龙吟.悼女》全文
明 / 沈宜修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绿阴惨结闲庭,捲帘不耐看风雨。

竹深烟径,柳铺云影,淡然秋浦。

小阁凄凉,画屏寂寞,恨知何许。

听杜鹃啼罢,落红吹散,只剩得、愁如缕。

一自楚些赋后,又婵娟、几番三五。

琴书昼永,衣香犹在,绮窗无语。

雪絮吟残,梨花梦杳,伤心千古。

倚阑干、只有芊绵芳草,碧丝难数。

(0)
鉴赏

这首《水龙吟·悼女》是明代女诗人沈宜修的作品,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女儿的深切悼念之情。词中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绿阴惨结闲庭”,开篇即以“绿阴”与“惨结”形成鲜明对比,绿意盎然的庭院却因失去女儿而显得沉郁压抑。“捲帘不耐看风雨”,卷起窗帘,不忍直视外面的风雨,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竹深烟径,柳铺云影”,竹林深处,烟雾缭绕的小径,柳树垂下的云影,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既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淡然秋浦”,秋水共长天一色,但这份宁静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小阁凄凉,画屏寂寞,恨知何许”,简陋的小屋,空荡的画屏,满心的怨恨不知向何处诉说。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杜鹃啼罢,落红吹散,只剩得、愁如缕”,杜鹃鸟的哀鸣,落花随风飘散,只剩下愁绪如细丝般缠绕心头。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无助。

“一自楚些赋后,又婵娟、几番三五”,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女儿逝去的哀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琴书昼永,衣香犹在,绮窗无语”,白天悠长,书籍与衣物仍散发着香气,但窗户前却无人言语,表现了家庭生活的寂静与空虚。

“雪絮吟残,梨花梦杳,伤心千古”,雪花般的絮语已成绝响,梨花般的梦境已消散,令人痛心不已,这种情感跨越千年,永恒不变。

“倚阑干、只有芊绵芳草,碧丝难数”,最后,主人公倚靠在栏杆上,只能看到茂盛的青草,碧绿的丝线难以计数,象征着对女儿的思念如同这无边的草木,绵延不绝。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沈宜修对女儿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思念与哀愁。

作者介绍
沈宜修

沈宜修
朝代:明   字:宛君   籍贯:苏州府吴江   生辰:1590—1635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猜你喜欢

过北邙山

北邙山上多青楸,北邙山下有荒丘。

青楸摇落荒丘在,风雨凄凄狐兔愁。

(0)

慈湖矶·其二

慈湖矶上白云飞,慈湖矶下游子归。

祇为年年事奔走,寸心何以报春晖。

(0)

泊舟左蠡寺

鸣雁嗈嗈集野田,白沙如雪照行船。

秋风一阻经三日,客子重游已二年。

左蠡碧流烟雨外,匡山青落酒杯前。

空林老衲犹思治,解说王师奏凯旋。

(0)

渔樵清会图

烟溆收归棹,云山罢采薪。

相逢岑寂处,总是画图人。

野蕨供芳蔌,江鱼得细鳞。

瀼西村酒熟,此会最情真。

(0)

登会盟台

金戈四塞烟尘里,游说纵横日蜂起。

喜则连和怒则攻,琐琐会盟何足齿。

渑池城西百尺台,落落潇潇吹草莱。

白头父老走相告,此处秦王会赵来。

往年谲易连城璧,已憾当初留未得。

一朝又约西河地,势欲平吞弱强敌。

秦王虎视函谷东,海内诸侯皆向风。

邯郸伊迩弹丸地,秦拟取之犹彀中。

赵家赖有相如在,肯与惠文增气槩。

左右侍立如堵墙,张目叱之如芥蒂。

秦王倚酒何见欺,岂以声音赵所知。

转柱拨弦未终曲,抽毫伸纸已多时。

相如一顾闻秦乐,瓦缶高擎侑王勺。

请王一击为赵王,颈血溅王心不怍。

酒阑会罢当渑池,两国陈兵目送之。

后来登台念遗事,恸及西周王道衰。

我思赵璧非为宝,相如病后廉颇老。

季世焉知用郭开,反手邯郸迹如扫。

(0)

宿慈云寺

悟生本无象,所设诚幻境。

览兹古兰若,稍独眷脩整。

金碧开焜煌,庄严丽高迥。

开士弥天秀,见趣一何颖。

跏趺畅鸿音,种种得要领。

我昔闻马祖,说法最驰骋。

空青雨花落,钵盂豢龙醒。

迨今古道场,屹屹万山顶。

信美二三子,冲素抱孤耿。

于马憩微凉,兼遂扣綮肯。

扫地燃妙香,汲泉试奇茗。

扩哉闻未闻,融液在俄顷。

长松挂宝月,坐见浮图影。

蝠出檐溜深,蛩鸣砌阴冷。

宵分始就寐,怵然发幽省。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